2025年盛夏,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迎来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周年,这项赛事不仅成为中国击剑运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更见证了无数运动员、教练和爱好者的成长历程,从2015年首届赛事至今,联赛已从区域性比赛发展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击剑赛事之一,参与者从最初的几百人扩展到如今数万人规模。
十年来,联赛始终秉持“普及击剑文化,培养后备人才”的宗旨,赛事创办初期,国内击剑运动尚属小众项目,基础设施和专业教练严重不足,联赛通过创新赛事体系,建立分级比赛制度,让不同水平的选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联赛组织方还与各地教育部门合作,推动击剑运动进入校园,为青少年提供专业训练机会。
今年的十周年特别赛事在上海举行,来自全国200多家俱乐部的5000余名选手参赛,赛场内,银剑交错,身影矫健;赛场外,往届选手的成长故事展板前围满了观众,这些展板记录着从联赛走出去的优秀运动员:有入选国家队的青年才俊,有成为专业教练的赛事老兵,还有虽未走上职业道路却因击剑改变人生的普通爱好者。
26岁的张明阳就是其中之一,十年前,他还是个初次握剑的高中生,如今已成为知名俱乐部的教练。“第一届联赛时,我止步小组赛,但正是那次经历让我坚定了走击剑道路的决心。”张明阳回忆道,“联赛就像一位严格的老师,记录着每个参与者的进步。”

联赛的发展也折射出中国击剑运动的变迁,十年前,参赛选手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如今则覆盖了全国各省区市,甚至西藏、新疆等地也有选手参赛,女子击剑参与人数比例从最初的不足30%增长到现在的45%,年龄跨度从6岁到65岁,真正实现了全龄参与。

技术革新是联赛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2023年引入的AI裁判辅助系统,极大提高了判罚准确性;电子记分系统与移动端应用的结合,让选手和观众能够实时查看比赛数据;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甚至允许远程选手通过VR设备参与训练和部分线上赛事。
十年的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2020-2022年期间,赛事曾因公共卫生问题面临停办危机,组织方迅速推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办赛模式,不仅保证了赛事连续性,还意外地扩大了赛事影响力,那段特殊时期开发的线上培训平台,如今已成为击剑爱好者的日常训练工具。
联赛的成功还得益于商业化运作与社会支持的结合,知名运动品牌的长期赞助保证了赛事的基本运行,而各地政府的支持则为赛事提供了场地和组织保障,联赛始终坚持将部分收益投入青少年击剑发展项目,形成良性循环。
中国击剑协会秘书长李颖在十周年庆典上表示:“俱乐部联赛已经成为中国击剑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过去十年,从这里走出了32名国家队队员,其中15人参加了国际赛事并取得优异成绩,更重要的是,联赛让击剑运动从神秘走向大众,从精英走向普及。”
展望未来,联赛组织方宣布启动“新十年计划”,包括建设更多标准化击剑场馆、培养基层教练员、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训练体系等,联赛还将加强国际交流,计划邀请国外知名俱乐部参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击剑赛事。
十年磨一剑,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用十年时间书写了一段关于成长的故事——不仅是每个参与者的个人成长,也是一项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成长,更是一种体育精神在社会的传播成长,剑道上的每一次交锋,都是对自我的挑战;赛场上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坚持不懈的结果,这或许正是击剑运动的魅力所在,也是联赛能够持续发展十年的根本原因。
下一个十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将继续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与热爱,在推广击剑运动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为更多热爱这项运动的人提供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