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击剑项目中,16岁的中国小将闵文珺以出色表现夺得女子花剑个人赛冠军,为中国代表团摘得本届赛事首枚金牌,这位来自江苏的年轻选手在决赛中以15比9战胜法国选手艾莉丝·杜邦,成为本届赛事首位站上最高领奖台的中国运动员。
闵文珺的夺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小组循环赛中,她以5胜1负的成绩晋级淘汰赛,进入淘汰赛阶段,这位年轻选手展现出越来越好的竞技状态。
1/8决赛中,闵文珺以15比7轻取意大利选手索菲亚·罗西;1/4决赛面对德国选手安娜·施密特,她在比分胶着的情况下以15比12险胜;半决赛遭遇上届季军、俄罗斯选手卡捷琳娜·伊万诺娃,闵文珺打出精彩进攻,以15比10的比分挺进决赛。
决赛中,面对技术全面的法国选手杜邦,闵文珺开场采取守势,在3比4落后的情况下突然改变战术,连续利用快速反击得分,最终以15比9锁定胜局,整场比赛她展现出超越年龄的心理素质和技术稳定性。
闵文�伦的击剑之路始于8岁,当时她在苏州市业余体校首次接触击剑运动,很快便展现出过人天赋,12岁入选江苏省青年队,14岁获得全国青少年锦标赛冠军,去年入选国家青年队。
她的教练李志刚表示:“文珺最大的特点是训练刻苦,善于动脑,她对于技战术的理解远超同龄选手,而且心理素质很好,越是大赛越能发挥出色。”

这次世中运之前,闵文珺刚刚参加完亚洲青少年击剑锦标赛并获得银牌,她表示:“亚洲锦标赛的失利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回国后针对步伐移动和进攻节奏进行了针对性训练。”

从技术特点来看,闵文珺属于进攻型选手,但同时又具备出色的防守反击能力,她的步伐灵活,剑尖控制精准,特别是在中远距离的对抗中优势明显。
本届赛事中,她最突出的特点是战术多变,根据不同对手及时调整策略,在面对进攻型选手时采取防守反击,遭遇防守型选手时则主动出击创造机会。
决赛对手杜邦赛后表示:“她的节奏变化让我难以适应,特别是在比分胶着时的那波连续得分,完全打乱了我的比赛计划。”
闵文珺的这枚金牌是中国击剑在本届世中运的首金,也是中国青少年击剑在国际赛场上的又一次突破,近年来,中国击剑在青少年培养方面成效显著,一批年轻选手开始在国际赛场崭露头角。
中国击剑协会主席王海滨表示:“我们很高兴看到年轻选手的成长,闵文珺这枚金牌展现了中国击剑后备人才的实力,也为我们备战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增添了信心。”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中国代表团共派出12名击剑选手参加世中运,其中包括6名女选手和6名男选手,在闵文珺夺冠后,其他选手也表示受到了鼓舞。
世界中学生运动会是国际中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的最高级别综合性运动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参赛选手均为在校中学生,本届比赛有来自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运动员参加28个大项的角逐。
击剑项目一直是世中运的重点比赛项目,设有花剑、重剑、佩剑的个人和团体赛,中国击剑队在该项赛事中历来表现出色,上届比赛共获得3金2银1铜的成绩。
获得世中运金牌后,闵文珺将面临新的挑战,根据计划,她将参加下个月举行的世界青少年击剑锦标赛,随后进入国家队的集训名单,备战新赛季的成人组比赛。
尽管取得了优异成绩,但闵文�伦保持着一贯的谦逊:“这枚金牌是对我训练成果的肯定,但我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特别是面对经验丰富的成年选手时,我需要学习如何更好地控制比赛节奏。”
她的长期目标是代表中国参加2028年奥运会:“每个击剑运动员都梦想站在奥运赛场上,我会为此继续努力。”
闵文珺的成功也是中国击剑运动发展的一个缩影,自1984年栾菊杰获得中国首枚奥运击剑金牌以来,中国击剑经历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击剑运动在中国青少年中的普及度显著提高。
全国共有超过200所击剑特色学校,注册青少年击剑运动员人数超过万人,每年举办的各级青少年击剑比赛超过百场,为优秀苗子的选拔和培养提供了良好平台。
中国击剑在国际赛场的成绩也稳步提升,在最近三届奥运会上,中国击剑队每届都有金牌入账,整体实力已经跻身世界第一梯队。
闵文�伦的这枚世中运金牌,既是中国击剑新生代力量的展示,也是中国青少年体育培养体系成果的体现,随着更多年轻选手的涌现,中国击剑的未来值得期待。